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:加快建设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,打造新疆、内蒙古等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
2025-03-065
2025年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。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,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报告在提出能源环境时提到,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。一年来,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。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。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荒漠化、沙化土地面积持续“双缩减”。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,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%。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。在关于区域能源战略方面,报告提出,打造新疆、内蒙古等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,推动准东、哈密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。在介绍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,李强总理表示,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,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打通市场准入退出、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,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。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,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。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,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。出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,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。完善企业简易退出制度,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。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,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。我们根据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整理六个方面,三十二条要点,以飨读者。
一、绿色低碳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
1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。
2、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,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。
3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,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,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,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。
二、非化石能源发展与能源结构优化
(1)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升至20%左右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%。
(2)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.7亿千瓦,重点推进第二批、第三批“沙戈荒”大型风电光伏基地、海上风电及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。
(3)积极安全发展核电,力争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达6500万千瓦。
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,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,推动抽水蓄能电站、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。
三、能源安全保障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
(1)发挥煤炭煤电基础性作用,推动大型煤矿智能化,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计划,力争原煤产量达5亿吨以上。
(2)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,推进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建设。
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,保障原油产量2亿吨以上,推进新疆、内蒙古等地区油气增储上产,建设国家大型油气储备基地。
四、新兴产业培育与科技创新

(1)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,巩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优势,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消费。
(2)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支持大模型技术应用,发展智能机器人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。
加快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,推进绿氢制备及储能技术研发,推动新型储能累计并网规模达1000万千瓦以上。
五、能源基础设施与区域协同

(1)推进“疆电外送”第三、第四通道、“西气东输”四线等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,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。
(2)加快建设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项目,统筹就地消纳与外送通道规划。
打造新疆、内蒙古等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,推动准东、哈密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。
六、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
(1)深化电力、油气市场化改革,健全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等政策体系,加强高耗能项目管控。
(2)完善能耗考核与资源总量管理制度,强化能源消费强度约束。
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,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,推动绿色贸易合作,引领全球环境治理。
今年能源工作“这么干”
一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%左右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二、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,加大对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、提振消费以及民营、小微企业等的支持。三、加强财政、货币、就业、产业、区域、贸易、环保、监管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,增强政策合力。四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,加快数字、绿色、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。五、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,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、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。六、完善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。七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八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,推进退化耕地治理。九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,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,加强燃气、给排水、热力、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。十、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十二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,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。十三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十四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。十七、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,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。十八、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,推动“三北”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。十九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。二十一、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,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。二十二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,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。二十三、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,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,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。二十四、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,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。二十五、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二十七、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。二十八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,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。二十九、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,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、碳标识认证制度,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。三十、加快建设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,发展海上风电,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。三十二、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,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。
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根据2025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及中国政府网相关内容整理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